9月14日上午,中南大学2025级新生开学典礼在潇湘校区体育馆隆重举行。中南大学1983级校友、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、比亚迪慈善基金会副理事长王念强受邀出席典礼并讲话,为全体新生送上饱含期许的成长箴言,以校友视角分享奋斗故事,传递人生感悟。
典礼现场,王念强分享了自己求学中南、与王传福等同学共同创立比亚迪的四十年心路历程,并对同样怀揣梦想的青涩学子寄语:“大学不仅是汲取知识的殿堂,更是锤炼将知识转化为价值能力的舞台。” 他希望同学们以 “经世” 之志锚定青春坐标,以 “致用” 之心筑牢发展根基,以 “笃行” 之毅直面未来挑战。“看到校园里青春洋溢的你们,我仿佛回到42年前踏入中南的那一刻——同样怀揣梦想,也带着几分忐忑。” 王念强以校友身份开篇,话语间满是亲切感,瞬间拉近与新生的距离。
他说,中南大学扎根湖南沃土 “人杰地灵” 特质,以及母校 “知行合一、经世致用” 的校训,与湖南人敢想敢做、敢打敢拼的精神深度交融,共同成为自己毕业后投身创业的 “精神底色”:“正是这份从母校汲取的信念,引领我们从普通工程师做起,一步步扎进产业创新的浪潮里。”
谈及比亚迪的创业历程,王念强向新生们讲述了一段 “小作坊里的大梦想”:1994年底,他毅然辞掉安徽铜陵有色金属研究院的“铁饭碗”,与校友王传福及几位中南同窗奔赴深圳,从零开始创办比亚迪(BYD,即 “Build Your Dreams,成就梦想”)。企业初期聚焦二次充电电池领域,他亲自担任总工程师。“当时没人理解,为何要放弃安逸生活去‘冒险’,但我们那代年轻人和你们一样,心里装着对未来的期待。”他坦言,创业初期的比亚迪面临 “无产业基础、无技术来源、无资金引设备” 的困境,只能靠团队一点点啃专利、研样品,从无绳电话、玩具电池等小领域做起,一步步抓住市场需求,最终实现镍电池全球销量第一,成长为全球领先的高科技创新企业。“个人的命运、企业的命运,始终与国家发展紧密相连,这是我们在创业中最深刻的体会。”
结合自身经历与比亚迪的发展实践,王念强向新生们提出三点寄语,句句紧扣母校校训精神:
他强调,大学不仅是知识殿堂,更是人生方向的 “校准器”,希望学子们从入学起就胸怀 “国之大者”,将个人发展融入国家需要——“就像比亚迪始终怀揣‘产业报国’梦,把技术创新落脚在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上,这样的青春才更有分量,人生才更有价值。”
面对电子、新能源等行业的日新月异,他提醒学子们 “既要钻研理论之‘知’,更要锤炼实践之‘行’”。“比亚迪早期没有技术可买,全靠年轻人一点点积累、一场仗接着一场仗打,才实现从‘被看不起’到‘全球领先’的跨越。” 他鼓励新生在中南的学术沃土中践行 “学以致用”,让知识成为未来开创事业、服务社会的 “硬核力量”。
“学习本是辛苦事,成功之花需要汗水浇灌。” 王念强坦言,大学生活难免遇到学业压力、专业迷茫甚至暂时的失败,但 “人生是一场马拉松,每一次经历都是腾飞的积蓄”。他透露,比亚迪将持续为中南优秀学生提供奖学金,支持学校开展新能源科技科普,为师生发展提供力所能及的助力:“希望你们始终保持对知识的渴望,勇于尝试、不惧犯错,在每一次挑战中锤炼心智、锻造执行力。
讲话最后,王念强寄语新生:“未来的你们,或许投身国防铸剑长空,或许扎根基层服务社会,或许潜心科研攀登高峰——这是一代代中南人‘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命运’的无悔选择。” 他勉励学子们传承中南精神,以 “一代接着一代干” 的韧劲,在时代舞台上实现人生价值,为国家与社会贡献力量。
比亚迪作为中南大学校企联理事长单位,长期与母校保持深度合作,在人才培养、科研创新、实习实践等领域持续赋能。此次王念强校友的分享,不仅为新生带来了成长启示,更彰显了校企携手助力青年成长、服务国家发展的责任担当。